陳立民的《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之《哲學的第二次革命》★認識論以《理性與感性二運算器》為起點★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 倫理學擴大到人類在宇宙的存活★Googl「陳立民Chen Lih Ming陳哲」
★邀請google「陳立民Chen Lih Ming陳哲」圖片,可見超過300張學術創作圖卡與街頭抗爭照片;在臉書搜尋陳立民粉絲專頁★本blog「主要內容」在右側目錄「上半部」,此依括弧樣式為《理性哲學》、【心理學】、〔感性思想〕 與<生死>四類;目錄下半部與blog主題關聯低★哲學需進行「第二次革命」,以人有「理性與感性二運算器」為起點,發展「理性哲學」★世界級創作舉例:「日常死亡意識 死亡是別人的事since 2002」、「政治學的第一原理since 2012」、「道德的定義 尊重人的主體性 尊重人格尊嚴since 2013」、「真理與知識since 2019」、「金字塔英文法 三次元英語語法 2019」★2008-2016年「台灣最危險的時代」,為了台灣民主與人權,以「陳哲」名組織「拒統陣線」、「網友行動平台」與「人權陣線」等街頭社運團體,是為版主人生的「社運時代」與「道德實踐」時代★曾就讀於海德堡與Freiburg大學哲學博士班,曾任教大學★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臉書「無神論暨反宗教論壇」成員達千人 見到台灣反宗教人增加
個人經營幾個臉書社團,其中「無神論暨反宗教論壇」在近四年來成員數只居第三位,但在半年以來卻是唯一會員越來越增加的社團。因此個人觀察到,台灣反宗教的人大概從半年前開始增加。世界潮流是反宗教,這潮流即將進入台灣,個人認為目前只是初期,大增幅期還未開始。這可能是只有個人這種台灣反宗教的前鋒或天線有機會覺察到的。這個社團現在達千位成員,附上社團截圖記錄一下。
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無信仰、反宗教是歐洲與北美的潮流
在美國「無信仰」(no religion)的族群自1990年初期開始大量增加,1991年至今成長266%,未來4到6年內可能將成為超過天主教的最大一群人。1980年代後出生的「千禧世代」更高達36%是無宗教信仰者,他們的前一代只有23%如此,再前一代嬰兒潮世代更少到只有17%如此。沒有信仰、反宗教是歐洲與北美的潮流,也將是世界潮流。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美國無信仰人數首見超越天主教 專家:因網際網路發展
〔自由時報 2019-04-14 16:4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美國近期一份民調指出,近年來「無信仰」的人數迅速增長,目前估計佔全美約23.1%,超過天主教徒的23%,首次搶下最大族群的寶座。專家認為,這種趨勢的主因是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較為實事求是有關。
據《CNN》報導,東伊利諾大學(EIU)的政治學者,同時也是基督教浸禮宗的牧師榮恩(Ron Burge)長年進行信仰的人口比率調查,此民調的受試者超過2千人,且都個別進行過面談。民調指出,天主教徒佔23%,基督教福音派佔22.5%,而回答「無信仰」的無神論者則高達23.1%,這是進行民調44年來,首次「無信仰」者的比率超過天主教徒。
報導指出,問卷內的提問內容44年來都未做更動,而「無信仰」的族群自1990年初期開始大量增加,1991年至今成長266%,未來4到6年內可能將成為超過天主教的大宗,而這個族群包含了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精神主義,或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的人。
對於這種趨勢,專家提出許多看法,大多認為網際網路是一大要因,讓許多無特定信仰的人能突破現實的同溫層,並擁有能夠討論與表達意見的空間。此外,專家認為1980年代後出生的「千禧世代」,通常都擁有自己的一套觀點,渴望確認事情真相,並普遍對世界擁有好奇心。
下為英文新聞:
April 13, 2019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No Religion’ Is Now The Top Religious Affiliation In America
Inquisitor, Nathan Francis
The largest share of Americans has no specific religious affili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a new analysis shows.
The long-running General Social Survey looks at Americans’ religious affiliations and has shown a steady trend away from organized religions. As ABC 15 reported, the latest results piqued the interest of political scientist Ron Burge, a professor at 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nd a Baptist professor.
Burge noted that the largest share of Americans in the survey — 23.1 percent in total — say they have no religion. That is followed by Catholics at 23 percent and evangelical Christians at 22.5 percent. While the report noted that the margin of error for the poll means all three are actually in a statistical ti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number of “no religion” Americans was highest among respondents.
That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all of these Americans have abandoned religion, the report noted. Those with “no religion” include both atheists and agnostics as well as people who believe in God but do not adhere to any organized religion.
Either way, the result is unprecedented.
“It is the first time we have seen this. The same questions have been asked for 44 years,” Burge said.
Previous polls have shown that young people are moving away from religion at unprecedented rates. The Star Tribune explored in a 2018 report the trend away from church, which is taking place both in Minnesota — where the paper is based — and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port cited a Pew Research poll showing that 36 percent of younger millennials identify as either atheist, agnostic, or “nothing in particular.” That is up dramatically from past generations, with 23 percent of Generation X listing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17 percent of Baby Boomers doing the same.
As the report noted, the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faiths and about atheism is in large part fueling the trend.
“This disconnect between core Christian teachings and real life was cited frequently in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30 Minnesotans who have left the church,” the report noted.
The trend has been much the same across the globe. National Geographicnoted in a 2016 report that “no religion” is listed among the top religious affiliations both for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A number of countries are expected to reach majority secular populations, including France and New Zealand.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進化論」還是「演化論」?
「Evolution」這字一般就是指「Darwinian
revolution」。達爾文理論的內容為物種是向前進步的, 所以他的「revolution」宜譯為「進化論」。他主張,人是從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他認為,進化是事實,進化是可能的。
至於其他人或其他領域怎麼談「evolution」這個概念,則是開放的。譬如「evolutionary biology」一詞,我們只看字詞不看內容,譯為「進化論的」或「演化論的」都是可能的。
在語言學上,一個字的字義基本上是由它的用法(usage)決,而非由它的字源(origin)決定的;甚至有時它的字源義完全是不重要的。因此,如果有人根據此字的字根「evolve」,說達爾文的理論是「演化論」,而非「進化論」。則這種人不是不懂語言的性質,就是別有用心。
達爾文的理論長久以來譯為「進化論」;把它改譯為「演化論」,恐怕更多是基督教的陰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2 Dec 2017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歐美反基督教與反宗教潮流將到台灣》
《歐美反基督教與反宗教潮流將到台灣》
歐美在過去30年間基督徒人數急遽滑落,同時間台灣基督徒人數卻增加,這顯示台灣基督教會刻意隱瞞了歐美社會反基督教與反宗教趨勢的真相。台灣在過去30年社會的宗教氣氛轉濃,在此過程中佛道教也隱瞞歐美社會淡化的宗教氣氛。在過去30年台灣的基督教會偶然有教徒提及歐美反基督教潮流,也都沒有正視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反而更多的時候是對社會歐美的刻意抹黑。但世界潮流浩浩湯湯,真理也必將戰勝無知,數年後歐美反宗教潮流必到台灣,到時台灣基督徒人數將與歐美同步減少,其他各教教徒人數也將走下坡。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1 Oct 2017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英國的基督宗教徒正在快速流失中》
在約 40 年前每三位英國人裡面就有兩位是基督宗教徒,而今三位裡面只剩下一位。
基督宗教在英國有約七百年的歷史,教義已成為社會文化與生活習俗,所以英國人是在對教會很了解的情況下離開了它。過去 40 年間在歐洲與北美的其它國家基督宗教徒人數也同樣地大幅減少,事實上反宗教已成為世界潮流。
宗教退卻的原因是各宗教的內容被當代知識證實為謬誤,或無法證實,且各宗教的其它教義部分也被當代各種知識超越。在歐美國家與宗教關係最密切的哲學界也有顯著增加的反宗教現象。
基督宗教在英國有約七百年的歷史,教義已成為社會文化與生活習俗,所以英國人是在對教會很了解的情況下離開了它。過去 40 年間在歐洲與北美的其它國家基督宗教徒人數也同樣地大幅減少,事實上反宗教已成為世界潮流。
宗教退卻的原因是各宗教的內容被當代知識證實為謬誤,或無法證實,且各宗教的其它教義部分也被當代各種知識超越。在歐美國家與宗教關係最密切的哲學界也有顯著增加的反宗教現象。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反基督教者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2 Jul 2017
【二十世紀英國最大的變化是基督宗教衰落】
英國是一個具有 1700 年基督宗教歷史的國家。在1983 年時,自稱為基督宗教徒的英國人高達 87%,2001 年時減少到 75%,到 2015 年大降至 43.8%。也就是說在過去 33 年間,英國基督宗教徒人數削減了一半。
英國《旁觀者》雜誌說,「上世紀英國最大的變化是基督宗教的衰落」。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反基督教者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在沒有資訊自由的時代 耶穌死後活之事是無法證明的》
耶穌有復活嗎?在有言論自由的今日台灣,昨天發生的事今天都會有幾個故事說法。對於在
2000 年前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且訊息被獨裁者與神棍控制的耶穌,嚴肅的歷史學家會對這種事存疑。耶穌死後復活且升天,這是歷史學無法證實的事。基督宗教徒相信此事真實是沒有根據的,且有其它古代文獻否認此事,甚至根本否認被釘上十字架的是耶穌。基督宗教史是個積非成是的把戲。教徒是失去理智又逃避現實的人。
人類歷史上哪位在宗教上或形而上學上有靈性?有智慧?打通了任督二脈?指出來,個人相信,個人就可指出他的一堆錯誤知識。智慧與靈性都是雖有此觀念,但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個人認為人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因為從動物而來,腦袋很差,會胡思亂想,理性要控制這個從動物來的腦袋。談神性與靈性都是夸夸其談,都是幻想不知節制。
信仰宗教會把腦袋搞壞。基督徒說,「我找到了!」個人說,你什麼也沒找到,倒是你的腦袋開始畸形發展了。佛教也一樣無知;佛教徒脫離佛海,自由自在。
台灣講黨政軍退出媒體,除此之外,也應該把宗教趕離媒體。各宗教教徒以為有法寶經典、不求知、不知對知識謙卑,他們是最無知又最狂妄的一群。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反基督教者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下為臉書的動態回顧截圖,記錄一年前個人曾發佈上述言論。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基督徒王雪紅被批為「虔誠的基督徒 魔鬼的代言人」;教宗方濟對教會的改革和習近平反貪一樣是「治標」而不「治本」】
HTC 宏達電老闆王雪紅被批評,假公益真避稅與真投資。她的威盛股票在高點時一股達 628 元,後剩下 10 元,同樣她現在的宏達電股票在高點時一股達 1300 元,公司總市值達一兆台幣,現在一股只剩 40
元。每次她都是在經營不善時,把公司有價值的部分切開,另起爐灶,讓買原公司股票的股民破產。基督徒王雪紅的這兩檔股票總計坑殺了台灣股民約一兆台幣。因此有人批評她是「虔誠的基督徒,魔鬼的代言人」。
對基督宗教教徒類似的評論,上個月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曾說過,他批評一些教徒的生活說:「有些教徒會說『我是虔誠天主教徒,我經常去彌撒,我屬於這個和那個團體』。」但他認為有些教徒應該坦承:「我的生活與基督信仰相悖,我沒有付員工合理薪水,我剝削人們,我做骯髒生意,我洗黑錢,我過著雙面人生活。」教宗方濟各引用常聽到的外界說法說,當一名無神論者好過當一名過著虛偽雙面人生活的教徒。
教宗方濟各對天主教內部的批評甚為難得,但個人認為他說了也是白說,因為這是基督宗教本質上或《聖經》經文的問題。根據基督宗教的教義,上天堂的標準不是根據「惡有善報」的原則,這意味著在人世不主張「懲惡揚善」的社會秩序,這豈不是要廢除全世界國家的法律制度?還有基督宗教對教徒不道德行為的任意赦免,既不符孔子「何以報德?」的主張,也超過了任何維持社會道德秩序所能容忍的尺度。信徒犯了罪懺悔就得赦免,非教徒即使德行如德蕾莎修女若非教徒也不能上天堂,這個「基督宗教教會本身對信徒與非信徒採取雙重標準」,教徒根據教義行事具雙重人格與變成偽君子,只是「剛剛好」而已。
教宗方濟各對信徒的批評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反貪一樣,都是「治標」而不「治本」;極權是貪貪污的溫床,習近平反貪卻放任極權這個貪污的溫床,他打貪是玩假的;基督宗教的教義或《聖經》經文的造成「虔誠的基督徒幹魔鬼的勾當」,但教宗方濟各卻不敢質疑《聖經》經文違反道德教義,讓人懷疑他批評的誠意;中國共產黨和基督宗教甚至連「治標」的效果都達不到,二者必然遭到被社會淘汰的命運。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3 Mar 2017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908/38120271/
股價摔到谷底有時難免發生,但是惡意掏空就是坑殺股民。王雪紅以前的威盛股也是一樣,跌到剩下百分之一。王雪紅以威盛與宏達電兩檔股票可能坑殺股民兩兆。
王雪紅是虔誠的基督徒。基督徒在歐洲是道德低於社會平均水準的群體。歐洲與世界潮流是反宗教。
20180908 又一則新聞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908/38120271/
下為關於王雪紅與教宗方濟各的新聞:
【蘋果調查:王雪紅3公益信託 7年竟只捐6480萬
控股230億 被轟「假慈善 真避稅」】
〔蘋果日報 特約記者姚惠珍╱台北報導2017年03月09日〕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捐助成立的 3 大公益信託慈善支出首度曝光!據資料顯示,恩典社福基金、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與主愛社福基金手握全德、欣東、弘茂等8間投資公司股數在2至4成間,市值高達230億元,但7年來(2009至2015年)竟僅投入6480萬元做公益,慈善支出僅佔資產的千分之2.8,顯見3公益信託空有公益之名,實質淪為王雪紅8家投資公司的控股中心。
據《富比士》去年統計,王雪紅身家275億元,她於2009年陸續將手中持有8間投資公司股權,捐贈給這3個公益信託以及另外3個自家的財團法人基金會。捐股「做公益」後,原是單一最大股東的王雪紅持股從最高45%驟降至零,王雪紅的個人所得稅率從最高40%獲得全免。而3公益信託持有股權暴增,除了惟達與威連外,對其餘6家投資公司合計持股各逾4成,總市值高達230億元。
宏達電:已捐400萬
以恩典社福基金為例,威連科技於2009年以新台幣3000萬元設立。2009年11月及2013年10月兩度獲贈股票,恩典總計持有8家公司股數為478萬7200股,市值約108.2億元,若再加計活存與定存,信託總資產為108.47億元。然而,恩典自2009年至2015年設立7年內,僅兩度捐款50萬元,慈善總支出竟只有100萬元,慈善支出比竟僅佔信託資產的萬分之1。(陳哲:這是說基金信託做公益所捐的錢少於設立基金所需支出的管理費)。
透過宏達電公關窗口向董事長王雪紅求證,公關鄭小姐表示王雪紅不在國內,恩典社福基金2009年迄2016年12月共捐贈400萬元。更重要的是,董事長所捐贈成立的公益機構除了公益信託外,另有公益基金會,每年均有不少公益支出,實不應以偏概全,更非「假公益真投資」。
而王雪紅極為仰賴同時也是投資公司董事歐陽家立長老說,公益天天都在做,財務問題就請教會計人員。
對此,主管機關衛福部坦承:「無法可管」。社會與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說,《信託法》只規定公益信託不可連續3年不做公益,但卻沒有明文規定每年慈善支出比,「我們問恩典為何7年只有2年做公益,他們說法是,不知道哪個單位需要捐助。」而恩典社福基金的受託銀行中國信託張姓主管則狐疑:「恩典捐多少錢,也是我們要監管的業務嗎?」
「公益性蕩然無存」
中正大學教授謝哲勝痛批,恩典每年慈善支出與資產不成比例,公益性蕩然無存,「信託監察人(會計師王自軍)、中國信託及主管機關衛福部全都怠忽職守。」謝哲勝指出,公益信託資產屬於公眾,受託銀行是法律上義務人,以恩典為例,中國信託甚至應處分8投資公司股票,轉換現金讓恩典做公益,不能放任投資公司保留盈餘去大肆投資而不配發股利給恩典等股東做慈善,恐有背信問題。
主愛與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也在2009年、2010年、2012年皆未投入公益。主愛從2009年至 2014年止,6年公益支出僅80萬元,其中 50 萬元還是捐贈給自家的財團法人基金會,6年善款竟比信託管理費 300 萬元低。
王雪紅3大公益信託中,以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捐款最多,7年總計金額5700萬元,但捐款對象皆以宗教團體為主。
大肆投資入主TVBS
相較於「公益支出極小化」,這8間投資公司名列宏達電、威盛等關係企業前10大股東,在宏達電獲利處高峰期時,手握數百億元現金股利,但未發股利給恩典、主愛等3大股東做公益,反倒大肆投資;其中全德、利威與威連3公司一年內就透過轉投資公司斥資逾90億元入主TVBS,引發「假公益、真投資」爭議。對此,陳素春說,「行政院長林全已指示法務部、金管會檢討,看如何健全公益信託的監督機制。」
上則新聞網址:
新新聞於 20160407 報導王雪紅「假公益真投資」並批評她是「虔誠的基督徒
魔鬼的代言人」文章網址:
教宗方濟各批天主教徒過雙重生活與偽善新聞網址:
http://deathintaiwan.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4.html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二十世紀英國最大的變化是基督宗教衰落】
【二十世紀英國最大的變化是基督宗教衰落】
英國是一個具有 1700 年基督宗教歷史的國家。在1983 年時,自稱為基督宗教徒的英國人高達 87%,2001 年時減少到 75%,到 2015 年大降至 43.8%。也就是說在過去 33 年間,英國基督宗教徒人數削減了一半。
英國《旁觀者》雜誌說,「上世紀英國最大的變化是基督宗教的衰落」。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台灣反基督教者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8 Jan 2017
上文主要根據下兩則中英文新聞報導:
【英國不再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壹讀 2016-11-01
09:14:00〕
據英國《衛報》今年5月發布的一條消息說,英國一家名為「奈特森」的民調機構就「不列顛人社會態度」所作的一次民調顯示,不列顛人群中,不信教人數超過基督徒人數,英國宗教史上第一次出現基督徒失去多數地位的局面,引發英國主流媒體紛紛「發聲」。《旁觀者》雜誌指出,伴隨著基督教機構的弱化和教徒人數的減少,英國已然不再是一個基督教國家,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世俗國家」。《衛報》則追問,為什麼英國人遠離宗教組織?沒有基督教神靈保佑,英國人該如何面對死亡?這一問題不僅引起了英國教會的嚴重擔憂和焦慮,而且對英國宗教未來走向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據《衛報》報導,宣稱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英國人占全國人口比例為48.5%,宣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數為43.8%,宣稱信仰其他宗教的占8%。僅看這些數據,人們也許不會感到驚訝,但比較一下英國宗教力量分布情況,英國宗教版圖之巨大變化就一目了然。1983年時,宣稱自己為基督徒的英國人高達87%左右;2001年時,仍然有近75%的英國人明確表示自己為基督徒。在過去的15年內,英國基督徒人數減少了31%左右;在近33年來,英國基督徒人數削減了一半。與此同時,宣稱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數比例卻呈快速增長勢頭。五年前,不信教人數占英國人口比例僅為25%;現在,該比例「突飛猛進」至48.5%。正是因為一方面基督徒人數「斷崖式」下降,而不信教者人數又如火箭般上升,英國宗教界和學術界人士都不得不承認,當年基督教占主體地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這一趨勢。
長期以來,「英國聖公會」和「蘇格蘭長老會」這兩大新教「國教」及以北愛爾蘭天主教為主體的天主教教會,一直受困於教徒人數不斷減少的煩惱。但相對於過去教徒人數下滑比例呈漸進平緩趨勢,近五六年來出現的「塌方式」劇降尤令兩大「國教」和天主教教會深感焦慮。其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大量原先出生於基督教家庭、從小受過基督教觀念薰陶的年輕人「背棄」家庭基督教傳統,不僅不再信奉基督教,而且對任何宗教信仰都持冷漠態度。英國聖瑪麗天主教大學神學高級講師史蒂芬·布利凡特認為,這是造成基督教人數劇降的最主要原因。其次,英國基督教力量持續弱化之時,正好是英國伊斯蘭教等宗教力量呈強勁上升之勢。近三十多年來,數百萬來自亞洲、非洲和東歐的移民和難民湧入英國,他們的宗教信仰程度遠遠高於英國本土出生者,其中穆斯林教徒人數尤其可觀。
面對兩面「夾擊」,英國兩大「國教」教會和北愛爾蘭的天主教教會試圖阻止基督教教徒人數大幅度下滑的趨勢。一份題為《當代天主教》的報告已於今年5月提交給英國下議院,旨在強調當今「英國聖公會」和天主教面臨教徒嚴重流失之嚴峻形勢及難以留住基督教家庭兒孫們的困境。更讓這兩大教派深受挫折和無奈的是,它們辛辛苦苦吸引新教徒「加盟」的人數遠不及眨眼間「脫教」的人數。據統計,現在「英國聖公會」每「招納」一個新教徒,會有十二個「老」教徒與其「拜拜」,而天主教教會每皈依一個新教徒,會有十個「老」教徒與之分道揚鑣,其中十分之九為白人。英國基督教窘境由此可見一斑。
對悲觀者來說,英國基督教日趨衰敗已呈不可逆轉趨勢,無可阻擋。英國《衛報》曾載文說,作為一個具有1700年歷史的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在英國已經「走到盡頭」,無望「重溫舊夢」。鑒於目前大多數英國人不再信奉基督教,更鑒於他們的年輕一代缺乏基督教精神,英國未來的宗教版圖將很可能是:「不信教」成為最新的「宗教」。這是因為,根據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40歲是目前英國「信教」與「不信教」的重要分界線。大不列顛人群中,40歲以下者不信教者居多,而40歲以上者則正好相反。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家長不信教家庭中,95%的兒女長大後不信教;父母為基督徒的家庭里,40%的孩子長大後會不信教。英國基督教要持續性發展顯然步履維艱、困難重重。
樂觀者認為,英國基督教並沒到「不可救藥」的地步。首先,英國基督教領袖認為,那些「脫教」者本身大多是一些缺乏虔誠精神的教徒,剩下來的教徒才是教會的中流砥柱和精兵強將,他們構成了基督教教會的核心力量,使得教會更虔誠、更團結、更專一、更自覺。其次,基督教領袖們指出,從全球來看,堅守宗教信仰呈上升趨勢,而不是相反;何況,就全世界所有宗教信仰而言,基督教仍高居榜首。再次,有英國宗教學學者指出,英國現在自稱「不信教」者並非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們中僅40%的人堅定地認為人世間不存在上帝,其餘的或堅信有神存在(但未必是基督),或目前仍無法確信。最後,英國兩大「國教」和天主教正在積極行動,致力於為那些尋求人生意義的人群提供精神食糧,試圖掀起一場宗教復興運動。
【Britain really
is ceasing to be a Christian country
The decline in religious belief has become
precipitous in recent years】
〔The Spectator 28 May
2016〕
A landmark in national life has just been
pas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recorded
history, those declaring themselves to have no religion have exceeded the
number of Christians in Britain. Some 44
per cent of us regard ourselves as Christian, 8 per cent follow another
religion and 48 per cent follow none. The decline of Christianity is perhaps the biggest single
change in Britain over the past century. For
some time, it has been a stretch to describe Britain as a Christian country. We
can more accurately be described now as a secular nation with fading Christian
institutions.
There is nothing new in the decline of the
church, but until recently it had been a slow decline. For many decades it was possible to argue that while Christians
were eschewing organised religion, they
at least still regarded themselves as having some sort of spiritual life which
related to the teachings of Jesus. Children were asked for their Christian name; conversations ended with ‘God bless’. Such phrases are now slipping
out of our vocabulary —to wear a cross
as jewellery is seen as making a
semi-political statement. Christians are finding out what it’s like to live
as a minority.
Just
15 years ago, almost three quarters of Britons still
regarded themselves as Christians. If this silent majority of private,
non-churchgoing believers really did exist, it has undergone a precipitous
decline. Five years ago, the number of
people professing no religion was only 25 per cent.
網址:
「宗教止於智者」。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台灣反基督教者 陳立民(陳哲) 於 21 Jan 201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