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科學理論與實踐 - 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與民族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科學理論與實踐 - 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與民族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近現代世界史的主軸為民主》

 《近現代世界史的主軸為民主》

今天是九三軍人節與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同時中共國大閱兵,要如何了解這個日子的幾起事件賴清德講的普通,習近平亂扯一通,個人認為要深入地了解這個日子可能需要擴大視野,從世界史的角度看。

人類發展最快速的階段是近現代,這不是簡單的進步史觀句,它還道出短淺的當代榮耀必須追溯到它近代的根源。那近現代世界史發展的主軸為何? 個人認為,近現代世界史最宜從「民主」的角度來看。近代英、美、法三國率先完成民主化;二戰結束,德國、日本二國被迫轉變為民主國家,不過其他強國並沒有同時民主化;現在世界的主要衝突洽是民主國家與尚未民主化的、威權的中國、俄羅斯二國之間的對立。

 

近現代人類財富大爆發,但經濟不能作為歷史發展的主調,因為政治擁有的權力會發動戰爭全面征服外國與對內全面暴力壓制,那時經濟利益即不是主要考慮。近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最耀眼,但這是因為民主包容環境下的思想解放與自由經濟,況且德國、日本、蘇俄、中國的自然科學也很發達,所以自然科學做不出歷史區別。近現代社會科學發展得也不錯,但這些同樣是基於民主的自由與思想的解放。所以,近現代世界史演奏的主旋律是民主,是政治上的進步。

 

陳立民 Chen Lih-ming (陳哲) 3 Sep 2025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民族主義的核心與動源在於製造的民族危機感》

民族主義的目的在建立與維持極權或威權統治。台灣談到民族或民族主義時,就會引用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的說法,談到愛國主義時則會引用Samuel Johnson「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避難所」句。這些都正確,但可能不夠完整,甚至不夠深入。此處表述個人想法。


《民族主義的核心與動源》

民族主義的核心與力量來源在製造(的)民族危機感。
民族主義的計劃: 先以血緣與文化塑造民族,再製造民族危機感,以限縮人民自由、民主與人權,達到極權或威權統治的目的。當政權虛弱或國內問題嚴重時,可以民族主義轉移人民注意力,當政權強大時可以民族雪恥之名擴張勢力、侵略外國,乃至復興或創造民族榮光與稱霸世界。
陳立民 Chen Lih-ming (陳哲) 於 8 Jun 2025

《民族主義的核心與動源在於製造的民族危機感》
陳立民 Chen Lih-ming (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