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哲學社會科學院 - 台灣民主主體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哲學社會科學院 - 台灣民主主體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是民主基礎、台灣獨立、人權價值與理性化思想運動。這些是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5 Sep 2020



《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台灣最重要的是民主基礎、台灣獨立、人權價值與理性化思想運動。這些是台灣最重要的四條國家路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5 Sep 2020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大敵當前,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抵抗國共、深化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整合與團結左右派及其他議題上分岐的力量,並且應該幫助現今唯一能對抗國共的力量民進黨。

台獨論述研究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9 Dec 2018


略談「福和會」

一個獨派團體「福爾摩沙共和會」(簡稱「福和會」,Formosa Republican Association)將於明天(10)世界人權日宣佈成立。發起人是民進黨前美南黨部主委李席舟,他說,這將是基督教的、右派的、近美國保守派價值的民間組織。他們認為民進黨是左派政黨。這是諸多台獨組織中的一個新的。

就個人所知,他們有找過美國共和黨的葉望輝先生,但他不會出席成立記者會,至少可見他對此組織有保持距離的意思。

個人不看好此組織,沒有高瞻遠矚的意識形態一個組織不會有前途。個人既不是因為自己是左派也不是因為自己反宗教而看輕此會,而是因為它文不對題。大敵當前,台灣現階段的任務是對抗國共,鞏固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團結左右派及其他分岐,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其他問題上。教徒常自以為了不起,對別人指指點點,個人則認為教徒基本上是拍神馬屁的偽善者,世界潮流也是反宗教。

民報:http://www.peoplenews.tw/news/8d16c91f-841c-4d38-b665-96e0151c6d68

台灣日報: http://www.taiwandaily.net/%E6%9D%8E%E5%B8%AD%E8%88%9F%E7%B1%8C%E7%B5%84%E3%80%8C%E7%A6%8F%E7%88%BE%E6%91%A9%E6%B2%99%E5%85%B1%E5%92%8C%E6%9C%83%E3%80%8D/

中評社(國台辦背景):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5274237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個人一向不認為支持台灣獨立符合美國最大的利益,因為為了台灣與中國成為百年世仇及把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歐日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最大的利益可能是台灣能促進中共垮台及引導中國未來發展的角色;如果台灣獨立了就比較難勝任這些角色。不過這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未必是台灣最大的利益。

台灣人要思考長期處於擁有高度安全實質獨立但不能法理獨立狀況的可能性。政治是無限可能性的藝術,個人認為不要陷入國家與非國家的二選一迷思。個人在國際政治理論上甚至反對國家主義,認為國家這個制度未來將會消失,歐盟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台灣如果自己主動宣佈法理獨立,個人認為即使川普會反對,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優先。台灣法理獨立最佳的機會其實是中共進行武力統一台灣時,這時美國會介入,在這種情況下武統多半失敗,這時中國人比較不會怪罪美國。台灣最高策是誘導中國武統,但操作太困難,必有損失,甚至可能失敗。

總之,台灣比較實在的政策,個人認為是持續增強實質掌握台灣作為獨立國家的能力,看有沒有法理獨立的機會;如果沒有,就是繼續多撈些經濟上的好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1 October 2018

今日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 Brent Christensen (酈英傑)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這個「首次」在AIT新聞稿上也被重點標示,這表示強調這有定調地位。看FBAIT網頁,酈英傑處長提出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不看內容我們就可大部分猜到,再看其內容: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個人認為重點是把「安全方面的合作」放到第一位,這顯示台美現在不是一般國家關係,也不是平時關係,而是比較有安全、國防顧慮的時代。這點要和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比對,個人認為他未講出的是,台灣處在民主世界對抗最大專制國家的最前線,以及台灣作為中國發展的範本。Brent Christensen 數次提及《台灣關係法》,以及強調美國一向按此法行事。這讓個人想到《舊金山和約》,這大概是美國官方從不提的。此外,他又講「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We are opposed to unilateral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這句話在「維持現狀」的台灣現在政府是超級敏感的詞彙。如果AIT處長不講,可能美國有所暗示,但他把這話講出,台灣人就要聽進去與多想一想。

以下先為AIT新聞稿的短短一句話提示的重點與全文網址: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今天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酈英傑處長表示,他在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即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
處長致詞稿全文請見:https://goo.gl/u2ExFc
At his first press conference held today, AIT Director Brent Christensen outlined four areas of cooperation he hopes to promote during his tenure as AIT Director, 《四個增進》:Promote U.S.-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U.S.-Taiwan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Promote Taiwan’s rol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people-to-people ties.
Read the full text of Director Christensen’s remarks: https://goo.gl/yHwMaH

以下再看自由時報的相關簡短新聞,個人認為標題下得不好:
AIT處長酈英傑: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對抗脅迫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2018-10-31 12:23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今天召開駐台第一次記者會,宣示在台首要工作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引「台灣關係法」強調,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的自我防衛來對抗脅迫,此政策在過去7屆美國政府皆一致。

酈英傑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

酈英傑於今年8月到任,是其外交生涯中第三度派駐台灣,今天於AIT美國中心舉行首次記者會,致詞並接受媒體提問。酈英傑說,緣份把他和他的家人一次又一次帶回台灣,他相當高興能回來擔任AIT處長。

酈英傑說,亞洲有崛起大國、成長的經濟體,同時仍有許多歷史宿怨未解,在此之中他讚許台灣是亞太區域正面故事中的重要角色。而在「台灣關係法」將滿40周年之際,美台關係歷史意義非凡,也將展望未來如何持續強化和擴展關係,「立穩根基、共創未來」。酈英傑並引用「台灣關係法」重申,美國對台政策從未改變,「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公報一直是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也指引美國與台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酈英傑引用「台灣關係法」條文說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即代表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全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美國也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歡迎台海兩岸努力進行減少衝突、改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對話。

酈英傑也藉此機會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酈英傑強調,增進安全合作與改善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是攜手並進的,例如最近批准的軍售案。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自我防衛能力 以對抗脅迫,此項政策在過去7屆民主黨、共和黨政府都維持一致。

媒體問及美台是否會於11月在台海進行聯合軍演?對此,酈英傑則說他沒辦法回答細節,應由美國國防部說明。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美國的印太戰略明確支持在印太地區應有自由開放的航道,美國會依循這個原則進行相關活動。

除了將強化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也表示,美台強健經濟關係使雙方得以繁榮,進一步改善經濟關係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台灣在數位經濟、能源及基礎建設等領域,能夠扮演重要角色。

酈英傑也將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列入優先事項說,美國一向支持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參與,並大力發聲,因應流行病、跨國恐怖主義與不實訊息傳播等全球問題,實在不能讓對眾人貢獻良多的社會被排除在世界之外。回答台灣被國際刑警組織拒絕與會的相關問題時,酈英傑也說道,前兩週台美才在華盛頓,就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召開雙邊會議討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97406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從美挺台召回3國使節事件 談台灣邦交國斷交與主權國家理論》

蔡英文擔任總統以來已數次出國訪問友邦,但迄今仍有五個邦交國斷交,台灣目前僅剩17邦交國。部份台灣人認為只要和美國維持緊密關係,邦交國持續減少沒有關係,反倒還可省下不少金援的錢。事情有那麼簡單嗎?我們看到一則消息,八日美國國務院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薩爾瓦多大使以及巴拿馬代辦,以了解其派駐國與台灣斷交的決定過程。此召回事件顯示,美國認為如果台灣沒有邦交國,台灣的國家地位將會很棘手。


個人一向反對國家制度,認為這制度不文明,也深信此制度未來將會消失;個人主張類似歐盟理想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個人也極端反對國家主權的概念,認為主權是憲法寫好之後,再暗地裡將之否定的詭計,以方便極權統治。但是個人並沒有天真到認為在現今的、現實的國際政治中國家與主權不重要。
台灣一般所了解的主權國家理論包含它國承認是國家構成的要件,這是國家構成論(constitutive theory)。另一種主權國家理論是國家宣告說(declarative theory),主張只要有人民、國土與政府即是主權國家,至於它國是否承認與其主權國家地位無關,最常被引用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就是採用此種主張。在現今實務上兩種理論都有被採用。所以,構成論有效,所以不能天真地以為沒有邦交國也無所謂。如果哪一天台灣沒有邦交國,也就是沒有被任何國家承認,這時某國說,根據國際法,台灣不是國家,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就會有困難。台灣也有人說,如果全部邦交國斷交台灣就宣佈獨立,個人也如此說,但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台灣至今在中南美洲與太平洋島國的紀個邦交國,據個人了解,最初就是受惠於美國的幫助;也就是如果當初沒有美國示意,台灣可能本來沒有這些邦交國。美國當初這樣做,大概就是認為台灣的國家地位需要一些邦交國。同時從這個背景下看國務院召回駐外大使事件,美國可能想知道中南美洲這個美國後院(勢力範圍)發生了什麼事,也可能是想幫助台灣。還有就是數日前 4位參議員提出《台北法案》以協助台灣鞏固邦交,美國務院7日宣布召回美這3國代表,可能與法案同一思維。不管這些背景,美國顯然重視台灣邦交國減少這件事,應該也認為如果沒有邦交國,台灣國家地位會很困難。這就是個人的見解:沒有邦交國在現今國際法與國際政治上是件嚴重的事。還有,台灣有些人說邦交國斷光光就順勢獨立這件事,看看美國連台灣邦交國漸少都擔心,台灣要獨立的事更讓美國擔心。我們須知,美國與中國這個大國的關係對美國非常重要,美國不會為了台灣而破壞美中兩國未來數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國家關係。一些台獨人士把台灣看得很大,以為台灣多了不起、多重要,美國一定需要。對美國台灣有一定的重要性,美國也願意付出一定的力量,但也不會更多。

此外,邦交國減少可節省金援這件事大概不會發生。就個人所知大約四十年前有一富有國家援助窮國的協定,金額是各國GDP0.35%,此資料個人一時找不到。以前知只有一歐洲小國做到,不過各國都有做些。台灣身為國際社會一份子,即使不在許多國際組織內,也必須承擔些這類義務。台灣是把付給這些邦交國的錢算在這0.35%的義務內,雖然台灣可能富更多。但是,即使沒有了邦交國,金源窮國這件事還是要做,所以沒省什麼。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0 Sep 2018


下為美國國務院召回3國主外人員這件事的數則國內外相關新聞網址:

斷交事件 美挺台召回3國使節
〔自由時報 記者彭琬馨/台北報導2018-09-09

美國國務院昨日宣布,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薩爾瓦多大使以及巴拿馬代辦,以了解派駐國與台灣斷交的決定。這是美國行政部門對中國挖台灣拉丁美洲邦交國的最新反應,也是蔡政府上台以來,美國行政部門首次就與台灣斷交的國家召回駐在國大使。

中國大挖台邦交國 美最新反應
美國國務院以發言人諾爾特名義發出聲明表示,已經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柏恩斯坦、薩爾瓦多大使馬尼斯與巴拿馬代辦康若珊,以了解派駐國與台灣斷交的決定。
諾爾特在聲明表示,這三位大使或代辦,將與美國政府領導層商談,討論面對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美國應如何支持強勁、獨立且民主的機制與經濟。

拉美斷交召使 美行政部門首例
外交部昨對此表示,不評論個別措施,但就台灣國際空間議題,長期以來與美國政府密切溝通。

總統蔡英文二一六年上任後,巴拿馬、多明尼加與薩爾瓦多三個中美洲友邦,接連在去年六月、今年五月與八月宣布與台灣斷交,並隨即與中國建交。

蔡總統結束中南美洲同慶之旅返台隔天,薩爾瓦多轉向中國後,美國政府與國會都有大動作反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覆台灣媒體郵件時表示,對薩爾瓦多的決定深感失望,也正在審視台薩關係。

隨後白宮也罕見發表聲明,除重申將重新評估美薩關係外,也對薩爾瓦多執政黨卸任前做出不透明決定,與台灣中斷外交關係,將影響整個美洲區域的經濟健康與安全表達嚴重關切,並呼籲各國要警惕中國的經濟宰制。

美參議員提台北法案 保護台灣
除了行政部門,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賈德納與同黨參議員魯比歐,以及民主黨籍參議員馬基、梅南德茲也於四日共同提出「台北法案」(TAIPEI Act),希望加強台灣在世界的地位,並授權美國國務院採取調降外交關係或改變外援等措施,防止相關國家做出對台灣不利的行動。
上則自由時報新聞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30832


路透社新聞網址: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taiwan/u-s-recalls-diplomats-in-el-salvador-panama-dominican-republic-over-taiwan-idUSKCN1LO00N

紐約時報新聞網址:https://www.nytimes.com/aponline/2018/09/07/us/politics/ap-us-united-states-taiwan.html



中國時報新聞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09000383-260119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在斷交談話中見到 蔡英文增強的「台獨路線」與離開「維持現狀」策略》

《在斷交談話中見到 蔡英文增強的「台獨路線」與離開「維持現狀」策略》

大概在 2016 年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就是「維持現狀」,520 就職時也如此。台灣沒有自衛能力,自 1950 年以來就是仰仗美國保護。根據國際局勢看台灣,「維持現狀」個人認為是在獨派合理的政策範圍內。中國雖然攻擊沒有遵照「九二共識」,但又說「聽其言觀其行」,這個的意思就是可以接受。川普大幅改善台美關係,在兩岸關係中更傾向台灣,不過這是 2016 年台灣選前意料外的事。

「維持現狀」一詞中「現狀」的意思,個人自始認為是由掌權者決定的,個人認為這是蔡英文暗藏的計畫。個人主張「潛水艇前進台獨」(或「鴨子划水台獨」)。蔡英文執政這兩年多在「維持現狀」的旗幟下,台灣掌握獨立的能力更增強了,這是實在的獨立力量。「中華民國」是「藉殼上市」或「掛羊頭賣狗肉」的計劃;在這計劃下,「中華民國」是殼、是羊頭,狗肉或真正賣的是台灣。個人認為蔡英文與個人的見解類似。除上所述之外,似看不出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策略。

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幾次與邦交國斷交經驗中,我們可看出,蔡英文「新兩岸政策的趨勢」:越斷交對中國越強硬,也越往台獨走。「維持現狀」本是保守的策略,但如果對方片面改變現狀,我方表現憤怒與反擊是正常的反應,不會讓人有挑釁的想法。蔡英文的反擊就是往台獨的方向走;中國越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台灣就越遠離中國、越獨立。這在昨日(21)蔡總統與薩爾瓦多斷交談話中看得最明顯。在文中有「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這一段,在這出現「現狀」一詞。雖然「現狀」一詞只出現一次,但這顯示蔡英文對「維持現狀」政策中「現狀」的新定義,值得注意。這當然是往獨立走一步,而這一步是在被欺凌的環境下做出的反應,沒有挑釁意味。其實全文明顯的新政策內容,因此「維持現狀」政策是明顯的「羊頭」,蔡英文甚至通篇沒有提到「維持現狀」一詞。在此談話中「中華民國(台灣)」不但「是現狀」,蔡英文還加碼「是底線」,這也是重要的旨意,這明顯不是「維持現狀」。個人預測,蔡英文這個「新的兩岸政策」會在每次的斷交中更增強。這是明白做給中共看,要他們自己去想。

內容中「台灣主權」一詞個人特別有興趣。個人自 2011 年起提出「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概念,2015 年更製作「台灣國家原理」三層同心圓的圖卡。在同心圓中最內層的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第二層是「台灣主權」,第三層才是「中華民國」的國名,所以中華民國與「正名」是很表層的東西,「台灣主權」就比它深入,而這並不是「台灣國主權」的意思,最深入的、最重要的、核心的概念則是「台灣民主主體性」。此可見於個人網頁網址:https://twhkthinktank.blogspot.com/2015/05/blog-post_17.html


上張「台灣民主主體性」照片陳立民(陳哲)攝於 2011/09/04,地點在凱道。

在此轉載蔡英文總統關於與薩爾瓦多斷交講話全文。個人將其中蔡總統改變的詞語以粗體標出,這包括【台灣主權】、【獨立主權】、【我國主權】、【主權】、【中華民國(台灣)】、【底線】與【現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Aug 2018

下為 2018/08/21 蔡總統關於與薩爾瓦多斷交談話全文:

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台灣】有權利立足世界、走向世界,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和其他國家的所有人民一樣,有權利享有平等自由,以及【獨立主權】和尊嚴,這是我們的立場,也是普世的公理。

就在剛才,我們終止了跟薩爾瓦多的邦交。我們掌握這個訊息,已經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我們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外交的努力,也和我們國際盟友一起努力,希望能夠避免讓薩爾瓦多,成為兩岸外交戰的戰場。很遺憾的是,【中國】政府並沒有任何退讓的意思,因此再三施壓,企圖以薩爾瓦多的斷交,來打壓【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意志。

斷交並不是單一事件,這些都是【中國】一連串文攻武嚇的一環,包括軍機繞台、要求國際航空公司改名,以及取消台中市東亞青運舉辦資格,還有最近的85度C事件,【中國】的打壓從來沒有改變過,而且無孔不入。

現在的【中國】,不只是兩岸和平的威脅,【中國】現在在世界各地所做的,無論是干涉各國內部事務,破壞國際市場秩序,已經造成全球局勢高度的不穩定。我們要再一次地提醒國際社會,這不只是【台灣】的事,情勢的迫切,已經不容許我們有任何一點姑息!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現在的兩岸關係,已經不只是兩岸之間的問題,也是區域問題的一環。【中國】對亞洲地區的企圖心,尤其是去挑戰、甚至於取代傳統力量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再加上日趨複雜的貿易衝突,【中國】正以加深對【台灣】的壓力,凸顯它在區域當中的影響力和實力。【中國】對於【台灣主權】進逼的力道,已經非往昔可比。

我要告訴大家,今天【中國】的要求以及所作所為,都已經超過【台灣】各主要政黨的【底線】。此時此刻,不是我們相互比較兩岸政策的時候,而是要團結一致,合力守住【主權】的共同【底線】。

以【中華民國(台灣)】之名的外交關係被破壞,就是挑戰我們共同的【底線】!壓迫我們的邦交國,以跟【中華民國(台灣)】斷交為建交的前提,就是對【我國主權】的侵犯。

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灣人民】團結的基礎。只有團結,才能向中國發出清楚訊息,讓他們不會誤判【台灣人民】的底線,更不會心存僥倖,以為在不同的政黨、不同的政治人物之間,可以有挑撥分化的空間。

過去兩年來,【台灣人民】向世界證明,【台灣人】不曾因為威脅,就放棄自由民主,就放棄貢獻國際社會的決心。未來,我們仍會訴諸理念相同的國家,共同對抗【中國】逐漸失控的國際行為。我們也籲請邦交國珍惜和【中華民國(台灣)】長久的友誼,以及我們對友邦實質發展的貢獻。

我要再一次強調,越是打壓,越要團結!越是打壓,越要走出去!昨天晚上在機場,我跟大家說,【台灣】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我們會更團結、更堅強,讓【台灣】走出去的決心更堅定。面對打壓,我們過去不曾低頭,現在,我們也因為團結一致,而將克服重重的難關。

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 台獨論述系列: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

【 台獨論述系列: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

我們平常做事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事台獨也不例外。獨派沒有立即獨立建國的實力,台灣本身的武力也不足以保衛自己;事實上,除非外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否則法理台獨是很遙遠的事。因此,台獨需要有完整計劃、分步驟階段、有攻守戰略等,並循序漸進。此外,政治與一般事務不同,政治就是不能打敗仗;衡諸國共本質更是如此,對國共而言政治是砍人頭的事;台獨更不能冒失敗危險輕易嘗試。
推動台獨要分階段,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獨立建國可分為兩個、三個或四個階段。不論分幾個階段,「現階段」台獨的目標,個人認為是「打倒國民黨」,因為有個很清楚的因果關係:打倒國民黨,台獨才有可能。
為達成台獨每一階段的階段目標,必須有「結盟策略」。各階段的「結盟策略」相同,都是「不是敵人,就是同志」,也就是縮小敵人範圍,結合最多的盟友,集中打擊階段敵人。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推翻國民黨。現階段「不是敵人就是同志」結盟策略中的「敵人」就是國民黨;這句話要非常精準地把握。國民黨的支持者、中華民國派、統派與泛藍這四類人雖然相當重疊,但必須區分。「現階段」的敵人「只是」國民黨,因此其他三類,包括中華民國派、泛藍、統派,只要他們不是緊跟著國民黨,都是現階段「結盟的對像」,或都是我們我們的「同志」。事實上,許多對中華民國難以忘情的人並不想統一,也對國民黨不滿;多數國民黨陣營的人並不知國民黨是詐騙集團;也有許多不想統一的人是迷迷糊糊地活在泛藍圈內;而親民黨雖是統派,但它現在和我們有共同的敵人,所以也是我們目前現階段的「同志」。

現今有 70% 左右的台灣人民主張台灣獨立,民進黨陣營更有大約 95% 的人主張獨立。蔡英文主席個人認為是個「大台獨」;有些人對她質疑,但我們知道民進黨陣營的批判性很強、獨性更強,如果她不是,所有抬轎的人都會讓她什麼事都做不成。有什麼好擔心的? 蔡主席是目前我們最有希望的候選人,甚至是唯一有希望的候選人,我們就要支持她。蔡主席主張綠營要「包容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許多獨派批鬥她。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的黨政人物沒人批評她這一點,難道他們不主張台獨? 還是這是黨現階段的政策。民進黨高層的想法個人認為就是這裡所提出的,「搞台獨,要分階段;台灣現階段的任務是打敗國民黨」;現階段的目標「只是」打倒國民黨,所以還必須結合部份中華民國派,不能太傷害他們對中華民國的感情。此處提出的「台獨階段論」,民進黨並沒有明白的形構出來,但這卻符合他們實際的作法。譬如要瞭解民進黨這次在九合一選舉中提名與結盟策略的整體構想,就是去瞭解「台獨現階段的目標是打敗國民黨」。
台獨要儘量宣傳,但是要必須知道「台獨階段論」。為達宣傳台獨最大效果,必須分工,必須有人分扮白臉與黑臉。民進黨必須帶領社會主流,因此爭取中間選民,必須扮演白臉;獨派其他人可各自選取黑白角色,也要因應環境變換角色。黑臉白臉應分工合作,黑臉絕不能批評白臉。
但是,獨派內部從開始,特別是「台獨黨綱」之後,就有一些喜歡自封「深綠」或「台派」的人,個人對他們有長期近身觀察,個人認為這些人基本上是獨派內「知識程度較低的人」。因為知識低,看不懂民進黨複雜的策略與角色,張冠李戴,誤解民進黨;他們中間也有些人不懂亂批評,有優越感,在綠營內自認高人一等、高於白臉,個人稱他們為「台獨老大幫」;最惡質的他們的頭頭,移花接木「抹黑」民進黨,宣傳說民進黨已不再搞台獨、民進黨已國民黨化、民進黨只想要權力等,個人稱這些頭頭為「台獨蟑螂」或「台獨寄生蟲」。這些寄生蟲為了爭權奪利,甚至不畏在獨派內搞「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反結盟策略,在獨派內搞「分化」,按照他們的作法,獨派永遠拿不到 51% 的選票;「他們愛(利用)台獨,而不愛台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寫於 20141018 製圖卡於 4 Jul 2018

下為陳立民(陳哲) 所撰《搞台獨要知道階段論》於 2014/10/18 FB「台獨論述與策略研究所」社團的貼文,於 2016/03/21 的截圖。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 陳立民(陳哲) 5/21 日自由廣場文:《以超越代替對立》;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以「台灣民主主體性」為台灣國家原理 】

陳哲於今天(五月二十一日)在自由廣場獲登一篇關於「蔡英文總統  520 就職演說」的文章,題目為《以超越代替對立》。位置在右上方,且最大標題。

自由廣場刊登陳立民(陳哲)《以超越代替對立》文網址:

在此文中版主以「520 就職演說」內隱含的三大背景(三大脈絡),以此論述蔡英文可能採取以超越代替兩岸衝突對立的方式。此演說其實不止包括三大隱含脈絡,但因寫稿時間短,沒時間整理出其它隱含脈絡。

陳立民(陳哲)在文中提出「台灣民主主體性」的新概念。版主將道德定義為「尊重人的主體性」;如此定義正確,則可看出常見之「台灣主體性」概念的重要性,個人還認為它可被設立為台灣社會與政治的目標與理想。民主是人類至今發現之最佳的政治制度,也是達到社會價值目標的最佳方法或途徑或機制。「台灣主體性」這個台灣社會目標,加上「民主」這個方法,就成為新創造的「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版主在去年四月起提出「台灣民主主體性」這個概念,並自去年六月起以它為個人 Facebook 帳號大頭照。今年自四月起到今天,搜尋「520 就職演說」與「蔡英文  520 就職演說」,在前十名排名都可見到陳哲的建議,建議在「520 就職演說」講「台灣民主主體性」為台灣國家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撰於 21 May 2016
20160521

下為這篇自由廣場文:

《以超越代替對立》
陳立民(陳哲)

蔡英文總統的五二○就職演說在開頭說「作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去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在演說後段提及「地球公民」、「全球公民社會」、「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共同的價值基礎」、「共同維護永續的地球」等,這些可視為蔡英文對台灣的「國家定位」。

這些話看似未觸及兩岸,但如把這些與鄧小平講的中國特色,與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兩岸命運共同體等感性訴求對比,可看出蔡英文未來帶領台灣脫離狹隘民族國家關係,走向普世價值的與全球視野道路的傾向。

今年大選後蔡英文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提到兩岸「既有政治基礎」及其「四個關鍵元素」。三月習近平在兩會上說,兩岸關係九二共識是「政治基礎」,在此之後中國據此對蔡英文發動鋪天蓋地的且密集的攻擊。人民日報五月五日罕見刊登一篇「本報評論員」所寫的《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是破壞兩岸關係共同政治基礎》文章,一般這被認為是中國向蔡英文下最後通牒。自今年三月以來「政治基礎」或「共同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的「敏感字眼」。但是蔡英文講「既有政治基礎」幾乎還是沿用一月時的「四個關鍵元素」;此外,她還用到台灣與美日歐有「共同價值基礎」的語詞。蔡英文顯然認為「政治基礎」這個重大議題要堅持正確立場。兩岸過招於無形。

五二○就職演說,開始說台灣(人)作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結尾句說我們都要做一個守護民主、守護自由、守護這個國家的台灣人。哲學上說,人因為擁有自由而成為主體;首尾這兩句因此有「台灣主體性」的意義。此外,蔡英文在演說中三次提及「民主機制」。民主作為機制或方法,不同於「台灣主體性」是個價值的概念;價值加上方法,「台灣民主主體性」可能是蔡英文的想法。

在國家定位、政治基礎與台灣民主主體性這三大背景(隱含脈絡)鋪陳下,蔡英文超越統獨,不直接與中國對立,又以九二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的九二共識相似詞表達善意。這既是以超越代替對立,也是長遠看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聰明方法。

(作者為大學教師)




上為 2016/5/21 自由電子報自由廣場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以超越代替對立》一文的連續三張截圖。





上為今年  4/16 5/21 搜尋「蔡英文 520 就職演說」,在前十名排名都可見到陳哲的建議,建議蔡英文在「520 就職演說」講「台灣民主主體性」為台灣國家原理。以及 520 當天搜尋「台灣民主主體性」圖片,結果最上方皆陳哲圖片。個人曾數次將此「台灣民主主體性」建議寄到中央黨部。



上為陳哲在 2015/5/18 2015/6/5 發表「台灣民主主體性」與「台灣民主主體性為台灣國家原理」的概念。


陳立民(陳哲)於 20160505 與 0509  E-mail 寄民進黨中央黨部 chairperson@dpp.org.tw 蔡英文 520 就職演說建議函中,建議並論述「民主機制」概念,此為兩封建議的截圖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