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哲學社會科學院 - 社會科學的哲學基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哲學社會科學院 - 社會科學的哲學基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個人被最大電子出版社說「對於您豐富的回饋,感到非常驚喜」感到被恭維與感謝。

這家「聯合XX」是台灣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大的電子出版社,它的國際客戶有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它至今出版了標點版古今圖書集成、中研院人文社會相關研究所期刊,香港的九十年代,甚至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刊物。它請求個人兩篇在當代雜誌舊文的作者授權書。書信往返,今日獲回函說「對於您豐富的回饋,感到非常驚喜」。個人感到被恭維與感謝。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民主政治理論的四層結構》


民主政治理論的四層結構》
邀請到FB新粉專按讚,網址https://reurl.cc/Q3prqp

民主政治是人類社會至今研發出最佳的政治制度,但它的理論不完整。首先,它預設了一個命題,個人稱此為「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此原理是民主制度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它先實際上是先架構政黨政治一層,然後才架構一層的三權分立的權力機構;最上是三權能產生貼近民意的、較中立的、較客觀的、較專業公共政策的機能。以上這些是民主制度的四層構造。

個人於2012年發表「政治學的第一原理」,其內容為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方式。英人約翰阿克頓男爵Lord Acton曾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個人的理論較他的說法更為深入,且明將此定為「政治學的第一原理」。

儒家主張,有仁君就有仁政,也主張內聖外王,但仁政不是培養出或找到仁君就可能;柏拉圖主張「哲學王」的君主,其實歷史上哲學家對於政治鮮有深刻的認識;東西古人皆未觸及政治的真正問題,也就是第一原理。柏拉圖批評民主政治會變成暴民政治,這論述有部份正確,但根本上是不夠深入,他沒有看到政治的主要問題是在掌握權力的人。自近代歐洲創作三權分立說開始,人類社會政治才有實質的進步,不過它的理論還很混亂,首先它內部對於政黨政治的角色解釋不清,更根本的是它沒有看到它假設了「政治學第一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6 Aug 2020



民主政治的四層結構
邀請到FB新粉專按讚,網址https://reurl.cc/Q3prqp

民主政治是人類社會至今研發出最佳的政治制度,但它的理論不完整。首先,它預設了一個命題,個人稱此為「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此原理是民主制度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它先實際上是先架構政黨政治一層,然後才架構一層的三權分立的權力機構;最上是三權能產生貼近民意的、較中立的、較客觀的、較專業公共政策的機能。以上這些是民主制度的四層構造。

個人於2012年發表「政治學的第一原理」,其內容為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方式。英人約翰阿克頓男爵Lord Acton曾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個人的理論較他的說法更為深入,且明將此定為「政治學的第一原理」。

儒家主張,有仁君就有仁政,也主張內聖外王,但仁政不是培養出或找到仁君就可能;柏拉圖主張「哲學王」的君主,其實歷史上哲學家對於政治鮮有深刻的認識;東西古人皆未觸及政治的真正問題,也就是第一原理。柏拉圖批評民主政治會變成暴民政治,這論述有部份正確,但根本上是不夠深入,他沒有看到政治的主要問題是在掌握權力的人。自近代歐洲創作三權分立說開始,人類社會政治才有實質的進步,不過它的理論還很混亂,首先它內部對於政黨政治的角色解釋不清,更根本的是它沒有看到它假設了「政治學第一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6 Aug 2020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

提及民進黨的黨綱時,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台獨黨綱》,它具體表現在《台灣前途決議文》內,這篇決議文的主要內容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因為這篇決議文是一般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直覺印象,以及民進黨陣營或綠營或獨派內人士活動圍繞的中心,它是篇重要文件,因此對它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個人認為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句之後,可加上「它的國家目標或理想是建立捍衛人權、自由普世價值,與民主制度的國家」一句。如此增句後,就把這篇的目標從台灣獨立提昇到人權、自由與民主。在哲學的價值論內沒有主權、國家與國家獨立這些東西,因為這些不是價值。一篇重要的決議文獻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一定的格局,因此台灣「前途」或「理想」或「國家目標」應該提昇達到普世價值的高度。反之,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作指引,就會導向錯誤的目標,也必然引發內部衝突。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5 Jan 2019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社會與人文社會領域的真善目標與知識之關係》

《社會與人文社會領域的真善目標與知識之關係》

自然、社會與人文科學都追求真,社會與人文科學的目標還追求善。普遍的真一方面包括真相或事實或reality,另一方面也包括真理與對真相的知識。善只發生在人類社會。個人認為善包括道德與價值。最高的道德個人認為是維持人類在宇宙間的繼續存在。個人將道德定義為「尊重人的主體性」,個人給道德的次佳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價值包括人權、自由、正義等。道德與價值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原則與理想。前述一般的真相概念在社會與人文領域主要具體化為人追求幸福、快樂的人性現實或人性之真。真理個人認為可能是人類永遠達不到的,它只是一個理想假設,也就是嚴格地說我們不會知道真理;本文所用的「真理」一詞是採不嚴格的一般用法,個人認為這種真理是「至今的最佳論證」;社會與人文領域的真理則具體為達成真、善、福的方法或原理或機轉(mechanism)之真或達到這些的知識。真、善、福及價值都是抽象的概念,這種「抽象性」為其本身的性質,使其必須持續地被更深入探討與更趨於精確,即使個人將道德定義為「尊重人的主體性」也仍是抽象的。此外,在社會人文領域善先於真。

社會與人文科學內的任何知識分支與下屬議題都必須提昇到以善與真為原理與目標的高度,這可以減少它走入歧途,並能較穩健地邁向這些目標。

幸福、快樂是人動物性慾望的滿足,因為在價值上低於真與善,所以它只能在不違背真善原則下獲得滿足。

在社會與人文領域的真理則具體為達成真、善、福的方法或原理或機轉(mechanism)之真或真理的知識至今在各領域還尚未發現完美的,以政治與經濟事務領域為例,至今發明的最佳方法為民主制度與市場經濟。雖然此二者距離真還有相當距離,但也可以被訂為善與真主要目標指導下的方法與輔助目標。「」

達到目的的方法與輔助目標有許多步驟或層級,這種主從關係或先後順序非常重要,譬如但把國家與民族訂為先於民主的次要目標是嚴重的錯置,它已在歷史上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無止境的災難。最嚴重的以其他為原則理想置於道德與價值之前,與次嚴重的錯置步驟或層級,都將造成理論的內在矛盾,這些將導致執行過程陷入反覆衝突、捲入迷航漩渦、反噬退化等,這將達不到目標。這些可稱為「弱理論陷阱」或「弱理論的內在矛盾」。

總之,社會人文科學的目標是善與真,善先於真;社會人文科學必須慎選達到這些的方法,也必須慎重安排次要目標與輔助方法的次序、主從,這樣知識才夠資格成為社會與人文科學的知識。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4 Jan 2019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貨幣最流通的原因

貨幣最流通的原因

貨幣所以能成為最流通的貨品,因為對於降低我們的生存恐懼與滿足我們無止境的慾望,它能提供最大程度的交換機會。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4 Oct 2018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種衝突的》

社會科學是研究與解決人類社會各種衝突的,譬如經濟學是研究與解決人類在經濟上衝突的。如果主張沒有衝突,就是假的,譬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全票通過,這種合諧就是假的,它只不過是把衝突在台下進行,而且不公平、不透明,反倒是台灣激烈的選舉是認真地在處理真正的問題。教徒很注重表面禮儀,說好話、做善事,好似比一般人高級的團體,其實是對於衝突為社會、團體基本現象的無知與逃避,宗教同樣也是偽知識。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根據 Facebook 2012 年的一篇 post 製圖卡於 3 Jul 2018

下為 2012 年這篇的截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根據 Facebook 2012 年的一篇 post 製圖卡於 3 Jul 2018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根據 Facebook 2012 年的一篇 post 製圖卡於 3 Jul 2018 


《社會科學處理衝突問題》

社會科學是處理各式的社會衝突 (conflicts),不過此處所講與一般學界的social conflict  conflict theory 學派有些不同。此處只是很單純從中文語言理解的語句:社會科學是處理各式的社會衝突 (conflicts)

的確,衝突是很重要的社會現象,但社會科學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權力(power) 問題。權力不只是社會的一項議題 (issue),而是社會的問題(problem);只要有社會存在,就看到這個問題存在,權力傾向於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壟斷這個現象是任何社會的核心問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下為20120411 的舊文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政治學的第一命題 或政治學的起點】

【政治學的第一命題 或政治學的起點】

「政治學的第一命題 或政治學的起點」可能是「掌權者的本質是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與逐步限縮但不致於引起人民反抗的方式。」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5 Apr 2012
20120405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政治學的第一命題》

政治學的第一命題

「掌權者的本質是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與欺騙的方式。」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 Feb 2012
20120202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任一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

社會科學有許多共通之處,也有共同的基礎。

任一 social science 成為 science 的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 在於它的理論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在於它的理論不被 misused, 或德文不被 missbraucht.) 當它的理論滿足了這項條件時,這門社會科學才達到了 science 的標準,或才夠資格被稱為是一門 social science. 部份人文科學也必須符合這項要求。


這表示一般認為用意再好的理論也是會被人濫用,或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會被壞人利用的這些想法是不夠深入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
陳哲) 
9 Oct 2011 (20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