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化> 文化定義 culture vs scie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化> 文化定義 culture vs scie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個人被最大電子出版社說「對於您豐富的回饋,感到非常驚喜」感到被恭維與感謝。

這家「聯合XX」是台灣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大的電子出版社,它的國際客戶有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它至今出版了標點版古今圖書集成、中研院人文社會相關研究所期刊,香港的九十年代,甚至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刊物。它請求個人兩篇在當代雜誌舊文的作者授權書。書信往返,今日獲回函說「對於您豐富的回饋,感到非常驚喜」。個人感到被恭維與感謝。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基督教是歐洲文化的糟粕 基督徒是歐洲社會的鼠輩

許多學者說基督教是歐洲文化的特色。但個人認為它是歐洲文化的糟粕或缺點,並認為基督徒是歐洲社會的鼠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0 Sep 2018




基督教雖是西方文化的特色,但也是西方文化的糟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9 Oct 2017

基督徒是歐洲社會的鼠輩(rats)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7 Jan 2018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文化政策應重視普世價值文化 而非本地特色文化》

《文化政策應重視普世價值文化 而非本地特色文化》

文化基本上只是特色。特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普世價值事務上的成績。台灣不須強調台灣特色,而需注重台灣達到在舉世認為重要的項目尚有優良的表現。當今世界重視的是這些大家共同關注的事物,而非各國的特殊僻好。優秀的表現也可帶來利益。文化政策應重視普世價值文化,而非本地特色文化。

下為兩則新聞,其中一則是關於民主,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民主是國家的基礎,或使國家運作的機器。另一則的醫療福利就是普世價值。

「文化理論光譜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 Feb 2017

下為這兩則新聞:
超越美國! 台灣 10 年來首次躍升「最自由」國家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2017-02-01  09:33

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今天公布 2017 年世界各國自由度報告,在這 10 年以來,台灣自由程度首次躍升至「最自由」超越美國!

根據「自由之家」公布的 2017 年世界各國自由度報告顯示,台灣在滿分為 100 的評比下、自由程度得到 91 分,「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兩大項評比指標,都得到「最自由」的評價,台灣的自由程度是 10 年首次躍升至「最自由」。

物價低、醫療佳 台灣獲選「最佳僑居國家」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2017-01-31  18:36

台灣獲選為「最佳僑居國家」,獲獎原因是優良的醫療品質及低廉的物價。
外國網站 InterNations 依據醫療品質、基礎建設、物價、治安等生活品質指標,對 1.4 萬名國際外派人士進行調查,選出 21 個最佳僑居國家,其中台灣以醫療品質高和物價低等優點獲選為榜首。

前十名的國家分別為:
1.台灣
2.
奧地利
3.
日本
4.
西班牙
5.
哥斯大黎加
6.
馬爾他
7.
捷克
8.
新加坡
9.
德國
10.
瑞士

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61817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台灣邁向普世價值文化 vs 中國嗜文化如嗎啡》

《台灣邁向普世價值文化 vs 中國嗜文化如嗎啡》

鄧小平提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中國特色」實際上只是民族主義與專政的遮羞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共政權合法化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習近平不走民主改革的正路,反將「中國特色」深化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把民族主義或民族「文化」當成政治救命的「嗎啡」。這其實還是在走清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老路,清國最後亡國。中國富強問題的癥結其實五四運動時陳獨秀已點出,他提出「中華文化開不出科學與民主」的命題,就是換文化之「體」。可惜他與後繼者對此未能深入探討。

既談文化,要問:「什麼是文化?」個人閱讀過數十則中英德文「文化」定義,個人都不滿意,自行對「文化」作如下定義:人類歷史產物中,那些達到普世價值或具普遍效力的部份為舉世接受,這些升級為「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那些未達普遍性標準之歷史「殘留」中的某些部份,該民族的人「感性上」對這些難以割捨,且視為「自我認同」與其社會的集體特徵,這些部份就是「文化」。

基於人「感性」與「認同」的本性,對己身親炙的文化難以割捨,但它是否卓越需事實佐證。人類幾大古文明中個人認為只有歐洲近現代文明具客觀價值,事實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自然科學興起、工業革命、民主革命等歷史階段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大的成就,也成為當今全球的主流。在上述一般史家分期之外,個人認為還有一個「社會科學的興起」階段。自然科學的重要性不需解釋,根源於近現代歐洲之「社會科學」的威力在今日中國最明顯:自從鄧小平採行「資本主義經濟學」之後,中國經濟一飛衝天;反之,中共「拒絕」採行「民主政治學」的「代價」是中國近年花在高壓統治「維穩」上的費用高到超過國防經費,結果中國社會還是處於爆炸邊緣。可見「當代社會科學」的威力。「中華文化開不出科學與民主」;反之,近現代歐洲開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燦爛花朵,是人類史上最有價值的文化。

中共不能放權,嗜文化如嗎啡成癮,終將自斃。台灣近三十年已建立起「台灣民主主體性」,不但具台灣主體性,也已開拓出理性客觀精神,可擺脫中國糾纏。人的「感性」與「認同」本性不會消失,因此台灣主體文化必然在各處扮演角色。但「文化只是差異,差異不如優異」,台灣更要走上「普世價值與普遍效力知識」的優異道路。譬如在與各國比較時,比受教權、國際人道救援、城市美學、運動休閒環境、棒球等具「普遍價值」的東西,這些其實要比抬出文化特色更吸引人民,也更有益於整體社會。推及自然科學,譬如比醫學成效不比中西醫。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在兩岸部份,普世價值道路也是我們幫中國人民指出「中國往何處去?」的方向。

「文化理論光譜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5 Oct 2016
20161015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 】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 

類歷史產物中,那些具普世價值或普遍效力的部份被升級為「科學」。其它是未達普遍性標準的歷史「殘留」。這些「殘留」中的某些部份,該民族或區域的人們在「感性上」對它們難以割捨,且視之為他們社會的特徵,這些部份就是「文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1 Aug 2016
20160811

下為  20160416 版的定義
文化是什麼?文化的定義

歷史產物中具普世價值與普遍功效的部份升級為「科學」,殘留部份中被各民族、區域、領域人們在「感性上」認為與自我認同有關且願意實踐的部份是為「文化」。

「文化理論光譜研究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於 16 Apr 2016
20160416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

歷史產物中具普世價值與普遍功效的部份升級為「科學」,殘留部份中被各民族、區域、領域人們在「感性上」認為與自我認同有關且願意實踐的部份是為「文化」。

「文化理論光譜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6 Apr 2016
20160416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人類歷史文化中 最有價值的是文藝復興開啟的歐洲史

台灣談文化談得太淺。不知如何應付中華文化,不知如何打思想戰。文化不止是文藝、文創。


在人類幾個古文明中,最優秀的是歐洲文藝復興開啟的歷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還有社會科學興起,這是人類史上最早的理性化過程。只有理性可以達到真與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7 Jun 2015
20150607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要被超越的提升的 唯一值得研究的是跨文化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定義】

歷史產物中具普世價值與普遍功效的部份升級為「科學」,殘留部份中被各民族、區域、領域人們在「感性上」認為與自我認同有關且願意實踐的部份是為「文化」。

所以,文化是要被超越的,不是被繼續發揚光大的;文化是要被提升的,提昇到普世價值各種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程度;在未提升之前,唯一值得研究的是跨文化,。

「文化理論光譜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