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確保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應為道德的第一義務 這應訂為刑法第一重罪 亦應寫入高中教科書中

確保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應為道德的第一義務,違反者應訂為違反刑法第一重罪;此第一義務應寫入高中教科書中,以使人牢記不忘並戮力以赴;履行這項義務能賦予每個人最重要的人生意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8 Oct 2022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幫助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幫助維持人類物種在宇宙的永續生存


個人認為每個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在維持人類在宇宙永續生存這件事上盡些力,這事主要包括下列三項內容:一是讓人類在地球上能和平相處;二是使地球維持為人類的安全生存環境;三是到外星建立人類的居住地。其中第一項是政治學要努力的事,後兩項主要依賴自然科學的發展,但也需要政治上的共識與意志。


人生必死,個人還認為死亡是永久的滅絕與不存在宗教的救贖,人生在此劣境下能做到的最好結果可能是找到什麼自己認為還值得以生命換取的事物,以讓自己死得還有些價值或讓此生能有些意義,而這事物個人認為就是拯救人類物種在宇宙不致於滅絕,或確保人類物種在宇宙的永續存活。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23 Sep 2022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幫助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以孟子為例 談儒家只有道德感性沒有道德理性】

儒家倫理學是無效的、失敗,因為不辨理性與感性之別。


【以孟子為例 談儒家只有道德感性沒有道德理性】

道德必須是普遍的,孟子批墨子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朱且不論,孟子批墨子博愛是無父是禽獸。基本上,儒家主張仁愛有差等、仁愛有親疏遠近之分,這在社會上可行,人有共鳴,但這是人的動物性(或感性)相同,這是違反倫理學基本原則的,這基本原則就是道德必須是普遍的、無差等的,或如墨子說必須愛必須是兼愛;這或許永遠達不到,但這是道德的基本原理原則。

孟子論四端,「人皆有不忍之心。…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這四端是事實,但這些其實是人動物性的或感性的反應,感性走不遠,不具普遍性不足以為道德。

反之,根據當代心理學,人基本上也是妒忌的、有私心的、表裡不一的等,這也也可說是惡之根,這些是孟子四端的反證,這些和孟子依樣都是感性的。

道德必須是普遍的,不只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人性自然反應,而且是要普遍的對待。儒家固然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普遍目標,但沒有進程,是空的。

只有具普遍性性質的才是道德,道德必須是以動機或出發點論的,必須是義務的,不理會個人的自然反應。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1 Aug 2022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美的定義;美屬於真》

《美的定義;美屬於真》

 

美是什麼?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與人的動物性同屬人的根本,其中人的動物性與其他動物的動物性有些不同;感性個人認為就是種人的動物性。人動物性天生有某些特殊的印記與傾向;當某事物或某人在視覺與聽覺上符合或觸動我們這些特殊的傾向或印記時,我們就會感覺與感受舒適、輕鬆、享受、愉悅,乃至引發我們的積極追求;我們對於具備這種特質人與事物的感覺與感受就是美或美感。簡言之,美是符合人動物性或感性讀舒適。

 

不過,人動物性的這些天生配備的模組未必是合理的,也不具備任何科學的優異特質。

 

因為美是符合人動物性的真實情況,所以美屬於真。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6 Jul 2022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道德vs愛

【道德vs愛】


愛是人之動物性的,是激情的化學作用,或說是感性的,愛不具普遍性,對同性質的事情卻分親疏遠近,愛有時甚至會轉愛為恨。反之,道德是理性的,具普遍性,對同質的事情同樣地對待,對不同質的事情能有規律地逐漸差異的處理;道德應為社會制度的主要結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文字補充於 28 May 2022


【道德vs愛】


愛是動物性的,是激情的化學作用或說是感性的,愛不具普遍性,同質卻分親疏遠近,甚至會轉愛為恨;反之,道德是理性的,具普遍性,同質同對待,不同質規律漸差,應為社會制度的主要結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8 May 2022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禁止核戰等應成為更明顯的知識與應寫入中學教科書

禁止核戰與禁止任何威脅人類生存的行徑屬於道德的第一義務,它應成為更明顯的、更意識清楚的知識,絕對需要寫入各國的中學生教科書內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4 Apr 2022

禁止核戰與禁止任何威脅人類生存的行徑屬於道德的第一義務,它應成為更明顯的、更意識清楚的知識,絕對需要寫入各國的中學生教科書內。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4 Apr 2022


維持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4 Dec 2016



2022年4月1日 星期五

《陳立民(陳哲) 2013 年名片上的五則命題》

Cover photo


上為陳立民(陳哲)在 2013/4/2 印製的一張名片,在名片反面印了下面五則個人創作的命題:

第一則為「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或「政治學的命題」或「政治學的起點」,其內容為「掌權者的本質為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與溫水煮青蛙的方式」。

第二則為適用於所有社會科學之「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其內容為「任何一個關於社會現象的理論,只有在它能不被濫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或不被 misused,或不被 mißbraucht (德文時,它才夠資格被稱為是社會科學 (science) 的理論;這個標準或條件個人稱之為「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

第三則是關於「道德是什麼?」或「道德的定義」問題。個人給道德下的最佳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個人給道德下的次佳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

第四則是哲學認識論的問題,個人發現「人本性把握事物的方式是把主觀的思想投射到外物,並以此把握事物。」名片字數限制下中沒有說出的內容是:這是人類「最初的」認識活動,它「先於」感官的被動接受活動。此處所說的「人本性」,即「人性」,乃指人的動物性,亦為人的感性。「把主觀的思想投射」也是此句的重點。

第五則是關於人類 mind 或心智的結構。一般談理性與感性時,個人認為應該再加上一個自我,因為理性、感性與自我三者的關係是完整的講法,也可把一般講的理性與感性講得更清楚。名片上簡短文字為「在 mind 中自我位於核心,其外第一圈是感性,第二圈是理性;感性影響自我最大;但人要成為理性的才有自我。」進一步說明時個人認為,mind 的結構是同心圓式的,其中自我位於 mind 的核心,mind 外的第一圈是感性,再外的第二圈是理性。感性與自我直接接觸,其實二者是難以清楚分開,所以感性影響自我非常大;感性的我就是動物性的我。理性因為在外圈,所以和自我有些隔閡;但是人要成為理性的,才有自我,即才不是動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 Apr 2013
名片製作於 20130402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有生於無 vs 無生無》

《有生於無 vs 無生無》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個人認為很荒謬。反之,蘇格拉底之前的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斯Parmenides說「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可譯為「從無裡面什麼也生不出來」或「無生無」,個人認為Parmenides說的才符合事實,從無裡面當然什麼也生不出來。

 

根據聖經上帝創造天地與萬物,基督教的創造論是另一個從無到有論。請問基督教:「創造之前的上帝是不是在時空中?」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24 Feb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