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巴黎奧運開幕式戲謔基督教 及讓LGBTQ+與酒神說話;這是個基督徒犯簡單錯誤的時代》

 《巴黎奧運開幕式戲謔基督教 及讓LGBTQ+與酒神說話;這是個基督徒犯簡單錯誤的時代》


26日巴黎奧運開幕式節目的主題之一是「Festivité」,其中有多名變裝皇后與舞者登場,他們橫坐排出達文西名作《最後的晚餐》畫面。(見圖一) 在這餐桌前還有位歌手扮演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s),酒神在西方傳統文化中是歡樂、慾望的象徵。(見圖二) 這一幕引起了全球基督徒的抗議。







開幕式Thomas Jolly藝術總監曾在受訪時表示:「如果能在開幕典禮中,讓所有人感覺到備受體現,那就是開幕式的成功。」在這主題中LGBTQ+與非教徒獲得了表現的機會。講LGBTQ+,個人是單一異性戀者,感性上覺得同性戀者怪怪的,但個人知道人的性別不是自己選擇的,理性上很清楚拒絕自己性別者有理;個人又知道至今在地球存活的物種都擅長繁殖,人類有強烈的性荷爾蒙,因此個人理性知道繁殖傾向造成的異性傾向本不具高尚理由,更何況上帝的品管信譽不佳常製造天生殘疾,因此性荷爾蒙比例出錯當屬常態,所以個人認為LGBTQ+完全有決並自己性傾向的權利,也接受他們在旁煩我。扮演酒神的歌手在現場唱法文歌,個人不知內容。個人認為,這一幕要表現的是文化是無知前人所加的無理束縛,此劇要解放人性自由並讓之重新奔放。

反宗教是世界潮流,從2009年到2019年間,美國基督徒從77%減到65%,平均每年減1.2%;反之,無宗教信仰的人從17%增加到26%,平均每年增加0.9%。(見圖三) 歐洲基督徒的減幅更劇烈。反宗教是世界潮流,台灣各宗教卻隱匿此趨勢,都不誠實,且欺騙信眾,這導致台灣成為世界宗教領域中的逆流。Google「反宗教」與「台灣反宗教」,個人管理的社團長期名列前茅,甚至有時第一。




有些台派信奉基督教是因為基於某教派對台獨有貢獻的原因,這和某彩券行開出大獎就認為該行受到財神眷顧一樣是錯誤的連結。基督教是宗教只和神有關,和任何其他的事都無關。個人舉兩個基督教的基本錯誤為例。一是「耶穌是否死而復活」是件無法證實的事,任何歷史學家都應承認大部份那時代的事都沒有強的支持證據,要知道那是個巫師神棍教蟲爭奪資援的時代,比較合理的推斷是這個教派先集體假造神蹟成功,又出現盲信者造神造聖成功,才使它一統天下。另一錯誤是「按照聖經只有基督徒可能上天堂」,即「信耶穌得永生」說,這好像升學考試考卷姓名不彌封,只有基督徒可考上一樣,這意味著好人若非基督徒也與天堂無緣,甚至如果德蕾莎修女不是基督徒她也上不了天堂,(痛哭),「神不愛世人」只愛諂媚的信徒,因此基督教是個連俗人「善有善報」標準都達不到的宗教,它的「道德崩潰」。個人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是個在宗教上犯簡單錯誤的時代」,後代人會不懂為何我們這時代的古人那麼蠢、那麼情緒化、那麼盲目。

個人留德期間觀察德國社會,認為德國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督徒,另一類是比基督徒更有道德的人,反之基督徒普遍是偽君子、不正直。德國政治這兩年來對台灣較友好,前任的梅克爾總理親中,因為她是基督教民主黨的,德國的基督教黨本質上親資本家與重利益,親中也是傳統。反之,現在執政的社會民主黨、綠黨與自民黨聯盟在德國一向重視社會正義、重視價值、重視環保,也一向比較親台,前兩黨黨主席即總理蕭茲與外交部長安娜貝爾伯克還宣佈自己非基督徒。反基督教傾向在歐洲其他國家也相同。全世界最清廉、誠實、社福最佳的國家是北歐國家,他們正是基督徒減少最速與基督徒最少的歐洲國家,大部份教堂只是文化擺設。基督教兩千年來深入歐洲文化、社會與生活中,歐美人對基督教非常了解,以致有人說,基督教在歐洲被了解它的人逐漸唾棄,改到亞洲來欺騙不懂基督教的民眾。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7 Jul 2024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波柏的「可否證」知識論 為哲學史上第一個「非證成」批判主義哲學》

 《波柏的「可否證」知識論 為哲學史上第一個「非證成」批判主義哲學》

 

十六世紀的笛卡爾發明了認識論或知識論,還有十八世紀的休謨與康德,個人認為,這三位理性主義者主張,人沒有發現顛撲不破真理與建構客觀知識的能力。

 

二十世紀奧地利出生的哲學家卡爾·波柏(Karl Popper,或譯「波普」、「波普爾」)看到這三位所說客觀知識的困境,創作出知識的 「經驗的可否證原則」(德文原文「das empirische Falsifikationsprinzip」,英譯「empirical falsification」,簡稱「可否證性」或「可證偽原則」,日譯「反証主義」),這理論主張分別知識與非知識的方法就是知識是可以後來被否定掉或證明它錯誤的。我們所見到的自然科學理論就是不斷地被推翻、被替代,這理論符合與反映了這個事實。我們要問:為什麼其它哲學看不見這事實?與不以這基本事實為起點?

 

波柏之前的哲學,不論主張人可建立或不可建立客觀知識都是以「證明成立」 (justification)或「不能證立」的方式論證的。波柏推翻這個傳統,「逆轉」它,以「可反證的」或「可否證的」或「可駁斥的」方式論證知識的性質與客觀知識的可能性,因此就被稱為「哲學史上第一個非證成批判主義哲學」(the first non justificational philosophy of criticis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波柏的「可否證性」理論在德語哲學裡幾乎都放在「Erkenntnis- und Wissenschaftstheorie(認識論與知識論)內,它是認識論與知識論,它是在區別知識與非知識 (Wissen und Nichtwissen1984) 。在中文裡「科學」為歧義詞且與知識不同義,根據德文可能比按照英文翻譯更準確,還更見到歐洲近現代「知識論」的問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2 Jul 2024


《波柏的「可否證」知識論 為哲學史上第一個「非證成」批判主義哲學》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笛卡兒、休謨與康德建立的認識論或知識論》

 《笛卡兒、休謨與康德建立的認識論或知識論》

 

基督教的全面勝利卻把歐洲文明帶入黑暗的中古時代,歐洲對黑暗的反動與革命激發了文藝復興時代,並進而使歐洲文明轉型走上光明大道。哲學上,笛卡兒、休謨與康德這三位理性主義者對哲學傳統的深刻反省,建立了認識論或知識論。歐洲近現代哲學界的共識個人認為包括人是主觀的、人沒有認識實在或真相的能力,與人無法認識真理與建立永恆的知識等主要內容。

 

德國哲學界說,康德是所有哲學學生不能繞過的高山。例如現代有名的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與海德格在德國並不受重視,德國從沒有設立過單獨的胡塞爾講座,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一書也直到1985年才被海德堡大學列入經典導讀課,個人認為因為就是這二位沒有受過嚴格的康德哲學訓練。

 

 《笛卡兒、休謨與康德建立的認識論或知識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07 Ju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