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如何看中俄關係是很值得注意的角度。現任俄國駐中國大使認為,俄羅斯人是理想主義者,中國人是實用主義者;中國人的命運在近代夠戲劇性,一直苦命,所以他們學會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適應,現實的看待一切;但俄羅斯人則是跟著感覺忽左忽右的。以上說中國是實用主義者,這是強烈的貶抑語。一個沒有理想的國家就是沒有道德、不尊重價值、眼中只有利益的國家。外國的批評如一面鏡子,鏡中的中國人不忍卒睹。
此外,陳哲認為,中國近現代史的重點不應是國家與人民的苦難,而應是中國人不知國家的方向。中國國民黨把鴉片戰爭定為中國近現代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特別在鄧小平當權以後,鼓吹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因此在「實際政治」上也是把鴉片戰爭當作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國共兩黨這種歷史分期法顯示出,他們視近現代中國為中國受列強欺凌的史觀;而其暗藏的目的則更是對人民洗腦,呼籲人民團結與一致對外,以達到鞏固其政權的目的。但是,有知識的人知道,中國近現代的問題不在於中國外在所受到的壓迫,而在於中國不知國家的方向,具體地說就是中國人民不知建立民主制度為最重要的工作與國共兩黨的反民主一黨專政政策。要改變此狀況,在歷史知識領域,應該以辛亥民主革命為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如此,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段中國人自己在建立國家基本民主制度過程中不斷失敗的歷史,而非一段受外國壓迫的歷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為一則相關新聞:
【 俄駐華大使評俄中關係:「彎不下去、直不起來」】
〔 RFA 自由亞洲電台 2016-08-31 〕
俄羅斯中國大使安德列·傑尼索夫。(視頻截圖)
俄羅斯媒體發表了對俄羅斯駐華大使的專訪,評論了俄中關係現狀及原因。
俄羅斯“生意人報”8 月 31 日發表長篇對俄羅斯中國大使安德列·傑尼索夫的長篇專訪,題目為“彎不下去、直不起來——俄羅斯駐華大使評俄中關係的不健康預期和誠意問題”。
文章說:俄羅斯第二屆東方經濟論壇(Eastern Economic
Forum)將於 9 月 2 日到 3 日在俄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但此次中方代表團規模要遠小於日本和韓國,而普京之後又將赴中國參加
G20 峰會,成為中方“主要客人”,所以“生意人報”就俄中關係問題採訪了俄羅斯駐華大使。
俄記者問到:“俄羅斯人和中國人仍然對兩國關係存在不同的看法。俄羅斯人覺得即使不能結成軍事同盟,也應該是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緊密合作。但從會談結果來看,中國人對雙方目前的政治合作已經很滿意了,而在其他方面可以說是把對俄關係看作是一種責任,簡而言之,並未把俄羅斯看成是夥伴,也沒有什麼更優惠的市場經濟條件。莫斯科最近半年內已經承認此前對北京的期望過高了,語氣里透出了心裡的不滿。為什麼雙方對‘夥伴關係’看法會如此不同?”
傑尼索夫回答說:“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是不同的人,俄羅斯人總的來說是那種理想主義意識,中國人是實用主義者。中國人的命運在近代夠戲劇性,一直苦命,所以他們學會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適應,現實的看待一切;但俄羅斯人則是跟著感覺忽左忽右的。俄中關係可以用一句毛澤東的話形容,用俄語表達大概意思就是:‘彎不下去、直不起來’”。
記者追問道:“就是說俄中關係不可能期待好起來了?”
俄大使回答說:“這種問題缺少一種客觀性。最主要的是從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獲得利益。俄中在世界經濟、政治局勢中還是有很多利益相重合的。”
記者問到:“利益是主要的,而不是友誼?”
傑尼索夫說:“這是一個很多餘的問題,誰愛誰、或不愛誰,在民族間關係方面都是第二位的,俄羅斯人越能早一些放棄理想主義的想法會對自己越好。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我們能從友好鄰邦得到什麼?”
在近期俄羅斯社會各界質疑普京“向東轉”政策和俄中關係的聲音越來越頻繁的時候,傑尼索夫作為駐華大使經常扮演了安撫和解釋的角色。他在日前就為何普京每次訪問中國大陸都簽署一大堆合作協議,但執行並不理想的問題解釋說:“我們沒有將簽署協議的數量當作目標,這裡面沒有再多簽一些合作協議來對外展示的因素,我們不需要,中方也不需要。”
安德烈·傑尼索夫出生於 1952 年。1974 年畢業於蘇聯外交部國立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自 2013 年以來擔任俄羅斯聯邦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刘新宇为您报道。(责编:吴晶)
上則新聞網址: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lxy1-0831201612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