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 宗教是無根據的幻想 人類滅絕倒是可能發生的 火星可能有液態水 】

人類若向外星殖民,首選是火星 (Mars),因為它的環境與地球最接近,且距離地球較近。火星比月球更適合人類移殖。現在利用霍曼轉移軌道到達火星大概需要九個月。未來如果能使用可變比沖磁電漿體火箭技術,四十天內可達火星。昨天 NASA 提出證據,火星有鹽水流動痕跡。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邁進了一大步。

為何人類要移殖其它星球?因為宇宙的力量太大,可能導致人類滅絕與地球摧毀。個人認為倫理學的第一義務是維持人類繼續生存,這也是全人類的首要任務。各宗教的教徒可能會認為這是科幻。許多教徒逃避彗星撞地球這類問題,這些教徒暗地裡可能相信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或相信人類能在毀滅之前找到救援方法。這些就是無根據信念,就是迷信。有些教徒甚至相信,如果這種事情發生,神一定會在最後一刻化解危機。這好像是科幻片中,超人或蝙蝠俠最後一刻拯救全人類的情節。這才是科幻片。宗教是童話與神話的水準,教徒分不清真實與虛幻,幻想沒有節制。宗教是脫離現實的幻想,科學的科幻片才是現實。人的思想常常被扭曲,宗教就是最極端的例子。

哲學裡的形上學 (meta-physics) 是一門應該被淘汰的學問,如果當代還有形而上學也應該來自物理學 (physics) 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下為關於火星可能有水的兩則新聞:
NASA證實火星有液態水 生命存在可能性大增
蘋果日報 20150929 林沿瑜綜合報導

探索火星有了重要發現!美國航太總署(NASA)台灣時間昨晚1130分召開記者會,NASA行星科學部門總監葛林說:「在某些情況下,已發現在火星上有液態水。」同時,昨出版的研究指出,科學家首度發現有證據證明,在夏季幾個月火星表面可能有鹽水流動。紅色星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大增,人類移民火星的夢想,邁進了大一步。

葛林(Jim Green)說,火星上有液態水,「並不像我們過去所認為的一般,是一顆乾燥且無生氣的行星。」NASA 先於台灣時間前天上午在推特上預告昨會宣布重大科學發現,消息引發太空迷熱烈討論,有人猜測難道發現了火星人? 

捕捉到暗色條紋
昨參與記者會的人員包括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生歐嘉(Lujendra Ojha)等人,歐嘉於 2011 年在亞利桑那大學就讀時,即提出火星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證據,所以媒體早就預測昨天記者會與火星找到液態水有關。

歐嘉於 2011 年就讀於亞利桑那大學時,即提出火星可能有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以他為主要作者的研究昨出版,「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到的暗色條紋為鹽水在火星表面上流動所產生。證據顯示,名為「季節性斜坡紋線」的暗色條紋在火星天候溫暖時,會沿著隕石坑壁和其它斜坡移動。 

重力低大氣稀薄
科學家原本即認為,這些液態的水之所以含鹽,是因鹽分可以讓水的冰點降低,讓原本應該結冰的水分無法結冰;另外,鹽分可以吸收大氣中的水分,讓水分不致於因為稀薄的大氣成分,而飄散到大氣之中。

人類早在近 40 年前就發現火星的南北兩極有固態的水冰(成分完全是水的冰),重點在於火星目前是否有液態水存在的條件。一般認為,火星的重力低、大氣中的氣體稀薄,都讓液態水很可能飄散到太空中,無法在地面流動或蓄積,對生物的生存構成極大威脅。 

水分僅固態呈現
科學家過去認為,火星的大氣組成非常稀薄,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可達攝氏約 160 度,溫度低的時候連二氧化碳都會固化,而溫度高的時候,水分又完全蒸發到大氣中,導致火星上所見的水分僅能以固態(水冰)存在,只見冰不見水。

NASA火星計劃部門前總監麥克奎斯遜(Doug McCuistion)表示,科學家在探索人類是否有辦法移居火星時,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火星生是否有足夠的水和氧氣以供應人類生存。他說:「如果你能從(火星的)赤道找到水,那將大大降低人類移居火星的負擔。」
上則新聞網址:

NASA證實 火星上有流動液態水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5-09-29  00:15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美東時間 28 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首度發現證據,證實火星在夏季幾個月期間,可能有水在地表上流動

根據英媒《每日電訊報》報導,NASA記者會公佈的影像中可以看到,火星夏天在某些山坡上有許多暗色的條狀痕跡,就是液態鹽水流過造成的,而這些條狀痕跡出現在火星較為溫暖的月份,但又在其它季節消失

根據《法新社》報導,太空總署行星科學主任葛林(Jim Green)在記者會表示,火星不是我們過去所想像的那個乾燥而無生氣的行星。在某些情況下,火星上可以發現液態水。

太空總署副署長葛倫斯菲德(John Grunsfeld)也指出,雖然對於這些水的來源與化學成分,科學家們仍無法確定,但這個新發現足以改變科學家對於火星是否能孕育出微生物的想法,讓人了解到火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類似地球的星體NASA 也聲稱這是「解開了火星的一個謎」。

由於水是支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因此此次的研究結果,可望成為科學家下一步研究火星微生物的重要基礎,也意味著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科學家麥克庫軒(Doug McCuistion)就說:「如果他們宣布在火星地表下發現容易取得的液態水,那很可能意味火星上有生命存在,並且能讓人類在火星上永續生存。」

「火星」wiki 的網址:
「火星殖民」wiki 的網址:



以上兩張照片為 NASA 發佈的。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人類從進化而來的三種證據

人類是進化而來的。個人長期持三種論證,和下篇短文內容差不多。1. 基因生物學的證據 2. 古代生物化石學的證據 3. 生命科學觀察到的物種演化現象。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台灣達爾文主義者  台灣反基督教者  台灣無神論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Why are scientists certain that human evolution happened?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We share nearly 99 percent of our genetic sequence with chimpanzees and bonobos, which strongly suggests we share a common ancestor. And there are thousands of fossils documenting progressively more human-like species in the evolution of our lineage after it split from the other great apes and later from chimps and bonobos.

Biologists have actually observed evolution happening in other species, both in the field and in the lab—the recent emergenc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microbes is a form of evolution. And animal breeders make evolution happen all the time—think of the tremendous variety of dog breeds that have been created from wolves.


以下可見「國家地理雜誌」談人類進化的幾篇:
【人類演化研究 Human Evolution Research網址:

【人類族譜 Human Family Tree網址:

【人類演化的基因學證據】網址:

【遠古人類化石】網址:

【人類誕生在東非還是南非之爭?】網址:



【這個古化石人容貌會改變人類歷史嗎?】網址: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5/09/150910-human-evolution-change/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達爾文進化論是真理;南非新發現兩三百萬年前 Homo Naledi 人化石

宗教對人類起源的說法是童話、神話水準;古人的幻想,現代人信以為真,這就是所有宗教的宇宙論與人類起源論。理論要有根據,下面兩種證據顯示,人類是進化而來的。按照古代生物學研究,人類是非洲人的子孫。按照基因生物學,人類的基因和黑猩猩最接近,人類也與白老鼠、豬等動物比較接近,所以這些動物用來做藥物實驗與人體器官替代等。達爾文的進化論有以上兩種事實的基礎,宗教什麼證據沒有,宗教是以白紙黑字的方式空口說白話,教徒都是盲從者;進化論是唯一有證據的,所以最接近事實真象。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  台灣反基督教者 台灣無神論者  台灣達爾文主義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9 10 日一研究單位公佈在南非新發現的古代人類化石,被命名为  纳勒迪人Homo naledi),归入人类(Homo);现代人是人类的一员。因此,纳勒迪人可以看作现代人的近亲。

发现这15具尸骸的研究小组尚无法断定它们生活在什么时代,但负责这个项目的伯杰教授(Professor Lee Berger)认为,他们可能是200~3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属(genus homo)中的一支。這 15 具骨骸可能是被埋葬的,那麼人類埋葬史將從 10 萬年前開始大幅推前到 250 萬年前。陳哲認為埋葬很重要,它不止顯示埋葬者與被埋者的感情,還顯示埋葬者認為人類與其它動物不同。

"What we are seeing is more and more species of creatures that suggests that nature was experimenting with how to evolve humans, thus giving rise to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like creatures originating in parallel in different parts of Africa. Only one line eventually survived to give rise to us," he told BBC News.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斯特林杰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展示了大自然的人类进化实验,若干类人两足灵长动物在非洲不同地区同时生存进化。最终,只有其中一支经过适者生存的淘汰、进化,最后变成了现代人类,也就是我们。



(上為 National Geographic 報導採用的 Homo Nadedi 南非納勒迪人想像圖片 )

A chronology of human evolution (按照發現的古化石年代的人類進化史)

Ardipithecus ramidus (4.4 million years ago 四百四十萬年在衣索匹亞發現) : Fossils were discovered in Ethiopia in the 1990s. Pelvis shows adaptations to both tree climbing and upright walking.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3.9 - 2.9 million years ago) : The famous "Lucy" skeleton belongs to this species of human relative. So far, fossils of this species have only been found in East Africa. Several traits in the skeleton suggest afarensis walked upright, but they may have spent some time in the trees.

Homo habilis (2.8 - 1.5 million years ago) : This human relative had a slightly larger braincase and smaller teeth than the australopithecines or older species, but retains many more primitive features such as long arms.

Homo naledi (新發現的 Of unknown age, but researchers say it could be as old as three million years) : The new discovery has small, modern-looking teeth, human-like feet but more primitive fingers and a small braincase.

Homo erectus (1.9 million years - unknown) : Homo erectus had a modern body plan that was almost indistinguishable from ours. But it had a smaller brain than a modern person's combined with a more primitive face.

Homo neanderthalensis (200,000 years - 40,000 years) The Neanderthals were a side-group to modern humans, inhabiting western Eurasia before our species left Africa. They were shorter and more muscular than modern people but had slightly larger brains.

Homo sapiens (“靈長類 智人”200,000 years - present) Modern humans evolved in Africa from a predecessor species known as Homo heidelbergensis. A small group of Homo sapiens left Africa 60,000 years ago and settled the rest of the world, replacing the other human species they encounter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interbreeding).






國家地理雜誌: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5/09/150910-human-evolution-change/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